民宿是指民间自主开办的特色住宿服务,是一种结合了旅游、休闲、文化、历史等多种元素的新型旅游产品。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民宿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青睐。为了推动民宿业健康有序发展并提升国家形象,我国出台了相关政策。
政策背景
旅游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三大经济增长点之一。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下,民宿产业高速发展。然而,在行业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低端且不合规的民宿,给社会治安带来不良影响。为了打消人们的疑虑,维护旅游市场的稳定和安全,促进民宿业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政策内容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共享经济”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发展民宿和家庭旅馆等新型住宿业态。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特色民宿和家庭旅馆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发展“旅游+民宿”模式,规范民宿的主体资质和经营行为。
政策要点:
1.明确民宿的概念: 民宿是指民间自主开办,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功能的农家乐、别墅、公寓、庭院等类型的宾馆、酒店业态。
2.规范民宿的经营行为: 提出“明码标价,以实际交易价格为准”原则,规范经营行为,杜绝虚假拉低价格,恶意竞争的问题。
3.明确民宿基础设施标准: 在设施标准方面,民宿应配备厨房、卫生间、客厅、独立卫生间、消防设备等服务设施,保障顾客的基本生活需求。
4.明确民宿税收政策: 民宿业纳税政策普遍与酒店相同;并鼓励地方支持绿色环保、文化创意、旅游产业融合等方面发展。
5.建立民宿行业标准: 促进民宿业的规范发展,应建立行业标准规范。
6.完善培训机制: 建立完善的民宿管理培训机制,提升从业者的服务水平,使整个行业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政策效应
实施意见的出台,有效解决了民宿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的问题。通过规范行业发展,建立健全的监管体系,民宿行业纳入更加合规、规范范畴,让游客更加放心。中国民宿业协会秘书长黎锋表示,在行业底层规范方面,国家实施民宿管理法,则有望实现“向下规范,向上调整”的目标。
同时,政策的出台也推动了民宿业的综合形态,促进了特色民宿、乡村民宿等多个细分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挖掘特色文化和历史文脉,为旅游业做出贡献。
总之,民宿规范势在必行。只有引导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形成全新的旅游格局和增强旅游市场活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未来,民宿行业要继续深挖市场需求,加强品牌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为中国旅游业的持续增长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