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慢好不好?详解心动过缓
心跳是人体生命的基本征象之一,它的速度和节律可以反映出心脏肌肉的活动情况,当心跳过缓或过快时,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而本文将主要介绍心跳慢与心动过缓相关知识。
心动过缓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低于60次,正常心跳的范围在60-100次每分钟之间。如果心率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引起头晕、乏力、疲劳、胸闷等不适症状,甚至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和工作。那么心动过缓好不好呢?
一、心动过缓的影响
1.心脏供血减少。心跳过缓,就意味着心脏泵血的频率变慢,供血量也会降低。这样的话,心肌组织在供氧不足的情况下,会出现缺氧等异常情况,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甚至心力衰竭等疾病。
2.血压下降。心跳过缓,血液的流动速度也就减缓了,这会造成一定的血压下降,当然可能带来部分心血管疾病或器官严重损伤。
3.脑部供血不足。心跳过缓,代表心脏供血的供应减少,这会对身体内调节血压、血糖、脂肪等功能的神经起到影响,从而出现晕厥等异常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脑部缺快速加速造成的疾病。
二、何时需要治疗
心动过缓不都需要立即治疗的,当然也不是每个人体质都会出现不适症状。需要特别注意的情况如下:
1.症状明显:当心跳过缓相伴随明显的不适症状,如头晕、胸闷、乏力等,需要能够及时诊断并治疗。
2.停跳的情况:常见于老年人,心率过缓会带来停跳的情况。注对于老年人来说要进行长时间的室性心动过缓定序(即带心跳器)。
3.需要进行治疗的疾病:心动过缓可能伴随其他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冠心病、心肌炎等,这些病情需要妥善地进行处理。
三、怎么预防
心动过缓的预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均衡饮食:健康的膳食可以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同时维持健康的体重,不至于因体重超标而增加心脏负担。
2.适当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心肌的代谢能力,从而保证心脏的正常搏动次数和节律。
3.规律生活:规律作息可以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利于心脏的正常工作。
4.不饮酒、不抽烟:这些习惯对心血管健康非常不利,容易导致各种疾病,从而增加心脏负担。
总之,心动过缓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必要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治疗。如果做好预防工作,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心跳慢的症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并对身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