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给已故之人写信?
可以给已故的人写信吗?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因为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面临死亡的问题,亲友的离去,让我们无法接受的痛苦与遗憾。有些人在思念中想要与逝去的人对话,想要倾诉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否给已故的人写信呢?
网络上有很多关于写给去世亲友的文章,还有各种各样的留言墙、追思网站、纪念园等等,这些网站允许人们留下对去世亲友的某些文字,让情感得以宣泄,很多人对此有着迫切需求。相信通过写信表达内心的情感,也许可以找到安慰,也许可以感受到亲友的某种回应,也许可以消弭不舍和悔恨。
然而在法律上,世界各地对给去世者写信的态度不同。
美国司法界多认为,以逝者名义接收信息或者言论的权利只属于具备合法继承权的人,而继承者则不得侵犯逝者名誉或隐私权。所以在美国有专门的法律规定,以确保逝者与继承者的名誉和隐私受到保护。而在日本等国家没有这样的相关法律。
总之,能不能给已故之人写信,是需要依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的。如果是以合适的方式表达心声,而不会侵犯逝者和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就应该是可以的。
那么,为什么这项活动这么有意义呢?
写信真的可以让你感到对方的回应吗?
对此问题,当然没有直接的答案!我们都曾经尝试过,给逝者写一封信,把内心的话说出来,谦虚的认为写给他们的信只是一份自我安慰。但总有那么一些人,会感觉到失去亲人个体的附体,幸运的话,能够聆听到逝者明显的回应。
这种附体的“幽灵”感觉并不属于超自然现象,也有科学的解释。如科学家们解释的那样,我们人体所产生的一些电磁波和我们的大脑长期记忆的遗物,通过社交媒体所形成的信息共鸣被称为磁场共振,是人与人之间的某种共鸣方式。写信和说话可以形成场态,类似于把信用英文的原始字母拼成单词,形成了我们能够读懂的英文句子一样,灵魂与意识也会通过共鸣方式被传达出来,从而完成交流。
从这个角度来看,能不能给已故之人写信这个问题,并不需要被简单的划分为是或不是,而应该结合人们可以接受的价值观和传统,谨慎地去斟酌。写信是一种寻求精神安慰的方式,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视人情、缅怀祖宗的观念。我们不能否认写信逝者的过程是一种慰藉,一种寻求祖先与缅怀过去,缅怀那些曾经到过这个世界的人们的一种方式。
总而言之,给已故之人写信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也释放了人们对逝去亲友的怀念之情。因此,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以合适的方式写信给那些我们最想念的人,倾诉心声,表达情感。虽然他们已经不在,他们的回声还在,这是我们最珍贵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