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代办

中秋月苏轼表达的情感(中秋节·苏轼之思)

围观:38

中秋节·苏轼之思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个节日,不仅是中国人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一个代表民族精神的节日。而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更是会思念异乡亲人,感慨人生沧桑。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中秋节的意义不仅仅是节日,更是对于“家”的情怀和对于人文精神的认识与追求。在这个节日里,古代文人墨客们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佳作,其中不乏苏轼这位文坛巨匠留下的经典。

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他的诗文享誉千古,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水调歌头”、“赤壁赋”、“临安春雨初醒时”、“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不少名篇都是苏轼的代表作,他的诗文洋溢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着对家国的深深眷恋。

中秋节这个特别的日子,对于苏轼来说,也不是一般的。他的诗歌与文字中,表达了他内心对于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家情的思念。在《惠州送范判师赴任》中,苏轼以一抹淡淡的忧伤之情,写下了对“八月中秋,风和日丽”的感慨:“惠州一别二十年,乡关何处是长安。孤客寄书愁不寐,客舍无人深更寒。”

这一段文字,折射出了苏轼内心中对家的思念之情。在异地漂泊的他,演绎了一曲人在异乡思乡的深情,打动了无数中华儿女的心。

苏轼也有几首与中秋节有关的诗歌,比如《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便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他借以字画,将真实的景物表达得淋漓尽致,蕴含了他对天地万物的热爱之情。

另外,在《颍川县》中的一段文字中,苏轼也体现了作为一位诗人对于小心物的超然感悟:“村住久,每到中秋时,修省荷锄归,夜深独倚门,小箬子年年但生烟火,已已稍稍又东西。”他用朴素的文字,表达出人类与自然间的柔和情感,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之中,寻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的来说,苏轼在他的诗文里面,表达出了他对于自然与家的情感渴望之情。每当中秋节来临,苏轼会发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他会仰望天空,踏着秋风,寄托自己对于生命、自然、家与故土的感慨之情。

这份情怀,在我们这个时代里,依然有着深刻的意义。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现代化的元素,却缺乏一些人文情怀。而苏轼的诗文,也让我们明白了一种与自然相处的情怀,让我们在现代化都市生活中,能更加感性地发现和体验自然环境的美好。在这个中秋佳节,让我们珍惜这份人文情感,找到内心深处的情感发泄与宣泄,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更多的内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