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
中欧班列(China-Europe Railway Express),也称“陆上丝绸之路”,是指自中国开行,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等国家,终止于欧洲的经济合作班列,它是一种集海、陆、空交通运输于一体,面向欧亚大陆的国际货运运输服务,通常用于运送商品和物资。
历史
中欧班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期,当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铁路系统因经济危机而陷入困境,国际货运量骤减。1992年,德国铁路公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了一项名为“欧洲以东自由车速-欧洲以西联运”的试点项目。该项目将德国联邦铁路公司和东欧国家的铁路公司彼此连接起来,为客户提供定期的铁路货运服务。这一举措得到了成功,为中欧班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2008年7月,在中欧贸易与投资合作论坛上,德国、波兰、俄罗斯和中国就将中欧班列打造成更重要的贸易往来合作项目提出了一个扩展计划,在中国和欧洲之间建立更多铁路货运线路。
2011年,在阿富汗发生导致强烈反应的暴力事件后,中欧班列成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物资输送的主要渠道之一。
2014年11月,中欧班列正式开通,首班货物班列从中国启程,穿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法国、西班牙,共计13天后到达马德里。
2019年,自中欧班列的开通以来,班列数量逐年攀升,货运量也不断增加,成为中国与欧洲之间重要的贸易通道。
中国与欧洲贸易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欧班列的开通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让中国和欧洲的贸易更加紧密。2019年,中欧班列单向开行班次达到6404列,比2018年增长了73.6%。其中,发往欧洲的班次达到3324列,比上年增长了93.8%。
在中欧班列进行的贸易中,汽车、配件、电器、家居用品、服装等消费品占据了较大的比例。同时,农产品、工程机械、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占比也在不断上升。
旅游
除了贸易,中欧班列还成为了一种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搭乘“陆上丝绸之路”,通过中欧班列一路穿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比利时,到达法国、瑞士、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2016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在亚洲旅游交易会上发布了“陆海新丝路游”的旅游推广计划,旨在培育和扩大旅游市场,提高中欧班列的综合利用水平。
中欧班列的旅游线路一般设有导游,所包含的景点和住宿安排也十分丰富。旅客可以从一条经验丝绸之路的商路上探索古老的架构、文化和美食,并一路观赏到其他引人注目的景点。中欧班列的旅游行程大体分为两个部分,中国和欧洲两端的旅游。
尽管中欧班列的旅游价格相对较高而且通常需要一定的行程,但是相对于乘坐飞机和上铁路时的旅游,它的优越性在于,戴着耳机,看着景观向你流过,细心感受着其中的人文,从事历史的沉淀,这一切都在展示“陆上丝绸之路”的漫长和历史的痕迹。
结论
中欧班列是中国与欧洲间的一种重要的贸易通道,同时也成为了旅游的一种方式。使用中欧班列旅游可以帮助游客体验发掘新地方中的不同文化,称其为“一种漫长而深入的挑战”应该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