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旅游怎么样,许多人都向往着它的美丽与神秘。丽江是云南省境内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位于滇池北岸,因其长期以来保存着中国最为完整的古城而著名,是中国文化遗产和国际文化遗产。
一、丽江简介
丽江市位于云南省,是滇池流域五大河流之一——金沙江上游的入境口。东邻昆明市和曲靖市,南接大理白族自治州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西和迪庆藏族自治州、泸沽湖和四川省毗邻,北与中甸县相连。全市面积21,219平方公里,人口约 50 万,其中汉族、纳西族、彝族、藏族等40余个民族人口居住。
丽江的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丽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元代和明代。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市),设州于此,改名江古(1450年改为丽江府),治所在今日的丽江古城市中心,大明正统年间移都丽江,建造了丽江古城并加以修缮,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文化繁荣的重要城市。
二、丽江旅游景点
1、古城区
丽江古城建于宋朝,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文化遗产,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古城,没有古代建筑的城墙,而以“丽江坝子”为代表,依山傍水,环山、水、森林于一身,因此有“森林水城”的美誉。丽江古城为著名的古建筑群,包括了古城墙、四方街、木府、狮子山、风景区、绿色通道等。
2、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名为玉峰山,海拔5596米,是云南省的重要景点之一,也是丽江地区自然界的一大奇观。雪山主峰玉龙顶,海拔5596米,被誉为“东方阿尔卑斯山”。玉龙雪山的景观丰富多彩,有雪山、峰钟、高山草甸、绿树环绕的观景平台等等。登上玉龙雪山,可以远眺金沙江上游的美景,也能近距离接触冰川、高山植被等高山景观。
3、泸沽湖风景区
泸沽湖位于云南和四川交界处,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全球最后一个“母系氏族社会”,是纳西族的发源地之一。泸沽湖是一个美丽怡人的景区,四周群山环抱,湖水、山峰与居住在附近的摩梭人构成了一幅别样的画卷,故谓之“沧海桑田之间的世外桃源”。
4、束河古镇
束河古镇是丽江仅有的一个纳西族历史文化名镇,距离丽江古城只有半小时车程。束河古镇位于纳西族藏地的东北缘,同时是中缅公路重要的通道,历史上曾是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束河古镇有着丰富的纳西族历史文化遗产和具有浓郁的古城文化,被誉为“东方威尼斯”。
三、丽江旅游特色
丽江的旅游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纳西族生活文化
纳西族是丽江地区最主要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美丽的风景和特色的文化多年吸引着游客。古时纳西族的生活方式对丽江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古城文化
丽江古城是丽江的代表性文化景观,它保存了足够多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古城,有着独特的建筑、规划和夜景。
3、红色旅游
丽江地区是中国革命精神的代表,它是中国革命的重要诞生地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丽江红色旅游刻划着中国民族发展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情操,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
四、丽江旅游及周边游
丽江旅游市场非常活跃,游客数量每年逐渐增长,旅游设施也越来越完善。除了丽江本身的景点,周边地区也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大理古城、三坝大峡谷、怒江大峡谷、香格里拉等。
大理古城是滇中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一座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古城,拥有中国南方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民族的智慧和文化的魅力。
三坝大峡谷景区位于昆明西北,与丽江相距约200公里,是有着本土风情的、具有峡谷特点的旅游景区,以风景区景观多样性和丰富性而著称。
怒江大峡谷是怒江流域的最重要景点之一,位于怒江流域上游,因其地势险要,又被称为“地藏王菩萨的咆哮”,是四姑娘山、泸沽湖、玉龙雪山、香格里拉等中国著名景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香格里拉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是人们心灵最终的向往之地,也是中外游客来丽江旅游的必到之地。在香格里拉,可以观赏到宏伟自然景观,还能够深入了解到藏民族的生活和文化。
五、丽江旅游消费
丽江旅游消费相对于其他城市的旅游国家,价格还是很亲民的。住宿、餐饮、游玩等费用都在可控范围内,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适合各类游客。总的来说,丽江是一个具有很高性价比的旅游城市,非常适合那些想要体验异国风情和探寻历史文化的游客。
六、丽江旅游注意事项
前往丽江旅游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丽江古城对游客限制时间,凌晨5:00至6:30时段不得进入古城区,丽江古城区不准驱车入内,为防止燃气爆炸,请不要在古城区使用燃气;
2、不要在任何地方购买非法货物;
3、路上明显的摆摊商贩绕道走,以免触犯其利益,引起矛盾。
四、丽江旅游注意事项
前往丽江旅游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丽江古城对游客限制时间,凌晨5:00至6:30时段不得进入古城区,丽江古城区不准驱车入内,为防止燃气爆炸,请不要在古城区使用燃气;
2、不要在任何地方购买非法货物;
3、路上明显的摆摊商贩绕道走,以免触犯其利益,引起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