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小镇地球大战——浅析中国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
自2013年7月1日起,国家启动了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引发了诸多关于该政策的争议和探讨。那么,什么是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它的出台背景是什么?补贴的范围和标准又是怎样的?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从多个角度详细解析该政策。
背景
在全球经济大环境下,我国农业经济也在不断变革。玉米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农副产品。但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玉米价格和品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农业的现代化和产业转型升级,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以推动玉米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提高玉米综合价值和经济效益。
政策内容
玉米深加工补贴,简单来说就是对深加工企业购买玉米的一定比例进行财政补贴。这个比例为深加工企业购买玉米的定价基准价和国家最低收购价之差,也就是说,补贴的额度是购买玉米的差价。具体而言,企业购买玉米时,若购买价高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则企业可得到相应的财政补贴;若购买价低于国家最低收购价,则企业不得获得任何补贴。
补贴范围
根据政策规定,玉米深加工补贴的范围包括玉米深加工的终端产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玉米深加工的科技攻关。其中,玉米深加工的终端产品主要包括饲料、酒精、淀粉、生物基材料、食品添加剂等,这些产品是玉米深加工企业的核心产品;玉米深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是政策补贴的重点,补贴的对象主要是产业链上游的玉米深加工企业;玉米深加工的科技攻关是政策补贴的关键,由于科技攻关的成本相对较高,政策补贴可以为企业的科技研发提供重要的财政支持。
补贴标准
政策规定,玉米深加工补贴的标准为:终端产品每吨补贴300元,企业生产能力每年可能获得的补贴总额不超过所购玉米价差总额的一半,科技攻关项目最高补贴金额不超过2亿元。此外,在补贴过程中,玉米深加工企业需要满足一定的配额要求,也就是收储部门指定的企业每年能够享受玉米深加工补贴的最高数量。
影响
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的玉米深加工行业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一方面,政策的补贴可以为企业提供重要的财政支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企业技术改进和产品升级;另一方面,补贴的过多也会导致政策的滥用,引发产能过剩和行业乱象,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结论
总体而言,玉米深加工补贴政策的出台是我国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一次重要尝试。通过政策刺激和鼓励对玉米深加工行业的技术创新、产能提升以及产品升级和质量提高,推动了农业的现代化和转型升级。然而,政策的出台并不是万能的,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国际贸易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