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是指游客前往目的地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旅游方式。在这种旅游形式中,游客可以以亲身体验的方式了解当地文化的底蕴,参与到一些传统活动中去,并深入人文环境之中,享受自然之美。发展民俗旅游在提升旅游业的同时,也能够促进当地文化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概念
民俗旅游是一种特定的旅游形式,是指游客通过参与当地的民俗活动,了解和体验当地特有的文化和生活方式,让自己沉浸在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中。在民俗旅游中,游客可以体验当地的民俗风情、文化习俗、传统手工艺等,获取一些独特的旅游体验。
二、发展历史
民俗旅游渐渐发展起来,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其中欧洲和北美洲的国家尤其重视。举凡村庄节日、市集销售、传统音乐节等活动,都可以成为民俗旅游的目的。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速和旅游业的全球化发展,民俗旅游逐渐成为了居住地和旅游地互动和文化交流的一种方式,成为旅游市场耳熟能详的旅游形式之一。
三、特点
1. 传统文化的体验:民俗旅游是游客更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的机会。游客将融入当地特有的生活方式,体验传统的民俗活动以及文化、习俗、衣饰等的独特风情。
2. 在地性的特色:民俗旅游所提供的文化体验都是具有在地的特质,游客能够深入的了解并感受到当地的文化内涵。 这些活动背后有着丰富浓情的历史背景和民俗集体意识的沉淀。
3. 自然景观的结合:民俗旅游的目的地一般都是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地方。游客可以一方面享受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在民俗旅游的过程中体验文化内涵。
4. 社会经济的促进:发展民俗旅游可以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通过开发民俗旅游,可以培育文化产业,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壮大地方经济,并提高城乡人民的生活水平。
5. 生态环保的重视:在民俗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开发者也需要合理考虑环保问题。比如保护当地稀有动植物、保护自然美景等,给游客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绿色旅游。
四、民俗旅游的推广
1. 品牌营销:通过民俗旅游的品牌推广,强化当地游客印象和市场透明度。游客可以在旅行中对当地旅游品牌有更好的记忆和认知。
2. 地方政策:政府可以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支持政策,对民俗旅游产业进行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等,慢慢提升当地的旅游产业水平和经济水平。
3. 营销渠道:通过网络推广,让更多的人知道民俗旅游的概念,设立线上预订渠道等,可以让消费者更方便地参与进来,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体验。
4. 旅行社服务:旅游公司可以更多地开发新的民俗旅游线路,为旅游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和优质的服务。此外,旅行社也可以和当地民俗旅游开发商合作,为游客提供时尚、豪华、舒适的民俗旅游体验。
五、存在的问题
1. 当地文化失传问题:随着社会发展,也造成了许多传统文化的失传。对于这些在民俗旅游中需要用到的传统文化,如何保护好、传承好,是民俗旅游的一个重要课题。
2. 开发标准不一:由于民俗旅游业较为分散,各地开发标准不一,无法达到同样的标准和质量,一些不良的民俗旅游便无法做到文化保护、生态保护。
3. 建议不足:当地旅游业发展主管部门缺乏科学性、专业性,对工作人员缺少相关培训,对开发者也进行了不充分的引导和支持,就难以推行和保护好民俗旅游发展的品质。
六、总结
民俗旅游是一种魅力无穷的旅游方式,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但是,也面临着传统文化的保护、开发标准一致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挑战。未来,发展民俗旅游,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合作、调整政策、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全方位营造认知旅游、文化旅游、绿色旅游、经济旅游等。